第三方检测行业上下游之间的竞争从检测体系角度看,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标准制定方(国家机关,标准一般由工信部指定)、认可机构(一般是各地质量技术部门和CNAS)、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只有通过所在地质量技术部门认证获得CMA方可提供检测服务)、检测实验室(一般归检测研究院所有),一般认可机构和标准制定方都是行政机构,检测机构包括国企检测机构、民营机构及外资检测机构,其中后两者被称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很多科学家、政府人员、NGO成员和企业家激情澎湃的投入到其中来。而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行业则更是以不可思议的30%的速度发展。

埃尔多安:土耳其愿为伊朗搜救失事直升机“提供一切必要支援”

《2012:诊断趋势》认为分子诊断是接下来发展的热点。Eric发表文章《打破常规:为环境治理个体化用药》,进一步探讨了分子诊断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运用可能[12]。在专家咨询基础上,经过对权重计算方法的对比,采用秩和比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进行了试评估验证[13]。综上,尽管中美专家在分子诊断领域分别都进行了探究,但是,美国研究者的研究更倾向于技术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美国研究病理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创刊出版了《分子诊断杂志》杂志,标志着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分子诊断学。

不过,现在美国的政策环境给医生造就了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尽管他们知道个体化医学的种种好处,但几乎没有人有动力去变革。从技术层面讲,分子诊断又可以理解为分子生物学诊断。盘点:那些疫情蔓延时期坑爹的医药股 2014-08-12 06:00 · 李亦奇 今年,西非的埃博拉正在呈现不断扩大局势,全球疫情告急,国内医药板块却集体疯涨。

公开资料显示,6月1日、3日、25日,莱茵生物公司高管姚新德持续减持,尤其是6月25日,减持170万股,以22.33元的均价成交,一天就套现3796万元。可爱情流产有什么关系,疫苗没有投产也无所谓,股价暴涨才是硬道理。同样,巧妙利用舆论信息疯狂炒作股价还有海王生物。2009年海王生物多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海王英特与国际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将有合作,海王生物还夸下海口称将要建设甲型H1N1流感疫苗1000万人份疫苗生产基地,葛兰素史克公司是世界疫苗界的高富帅,消息传出后引发海王生物暴涨。

圣经上说,阳光之下无新事,如今,埃博拉来了,又有上市公司开始对外释放消息,称自己有对抗疫情的绝招,资本市场再次开始上演抗疫豪情的戏码,当然,理性的投资者应该看看过去,看看过去疫情时期坑爹的医药类个股,如果还想跃跃一试,那祝君好运,自求多福。微妙释放信息 股价飙升高管套现在疫情肆虐时,上市公司一则小小公告,可能因此市场强烈的反应:以莱茵生物为例,2009年甲流在全国蔓延,市场上便开始流传甲型H1N1流感治疗药物达菲原料是从八角提取物莽草酸的消息,而莱茵生物的主要产品正是莽草酸,将会对莱茵生物业绩产生重要影响的消息。

埃尔多安:土耳其愿为伊朗搜救失事直升机“提供一切必要支援”

可以知道的是在媒体信息出来之后,海王生物股价大涨,4月28日开盘涨停,强势拉升,涨幅9.97%。上市公司发布抗疫情的产品公告里面有大学问,有些公告明明再说与疫情无关,但另外一些信息却可以被市场视为利好信息,发布出去能带动股价的强势上涨,面对监管,因为没有错误,却可以安全卸责,可谓文本高人。天坛生物前前后后大概8次发布和研制甲流产品有关的公告,产品没有投入生产之前,已经做足前期宣传,点爆市场热度之后,公司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后股价暴涨,最高涨幅约70%。没有证据表明莱茵生物股价暴涨,是公司有意为之,但可以肯定的是,部分公司高管把握了此次股价飙涨的实际,顺势减持,成功套现的资金数以亿计。

回顾过去,变的是市场上流通的疫情概念产品,不变的是资金浑水摸鱼借机拉升股价的戏码,让我们来扒一扒此前医药类股以抗疫之名乘机拉升股价的坑爹往事。6月9日发布合作公告之后,海王生物连续五个交易日盘中均出现涨停。2003年非典时期,有证监会指定信披媒体报道称该公司的子公司已推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公告一出,达安基因股价连续五个交易日涨停,短短五天,达安基因的股价从11.3元涨到18.19元,涨幅高达60.9%。

直到2010年9月9日,海王生物方面才通过深交所互动平台对外公布甲流疫苗仍未投产的消息。事已至此,那些跟庄疯炒甲流概念股的小散们,估计才回过神来:被坑了。

埃尔多安:土耳其愿为伊朗搜救失事直升机“提供一切必要支援”

抱紧高富帅的大腿 让股价飞疫情来临时期,没有核心产品抢眼球怎么办?没关系,抱紧国际疫苗界高富帅的大腿,股价保准一个涨。当然,投资者不知情,或毫不顾忌。

事实是,莽草酸并不是莱茵生物的核心产品,莱茵生物莽草酸业务在全国排名根本不靠前,真正生产莽草酸大型公司没有上市,而且从植物提取业利润率水平看,莽草酸的销售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也不大。四散的消息令莱茵生物连续两个交易日疯狂涨停。公告一出,引发投资者的无限想象,投资者纷纷看好莱茵生物的产能,莱茵生物连续三个交易日继续疯涨,短短5个交易日,莱茵生物的股价由12.48元涨到20.10元,涨幅高达61%。随后,莱茵生物发公告称公司未接到相关的莽草酸订单,但是,如果公司接到相关订单,公司恢复莽草酸生产后最大产能约为每日500公斤。最过于典型莫过于海王生物。同样瞄准时机、乘机捞金的还有公司前高管、第三大股东杨晓涛,杨晓涛于2009年6月18日减持323万股,成交金额1亿元,加上此前6月3日套现的4627万元,杨晓涛累计套现金额近1.5亿元。

当天开盘后即涨停,之后全天封死涨停,收盘价23.87元。此后证明该产品属于该公司子公司海王因特龙在研产品,该消息如何经权威媒体传播并异化为面市产品,不得而知。

大放烟雾弹 忽悠不犯法疫情来了,上市公司与股民沟通的最便捷渠道就是发公告。在股价一轮暴涨一个星期之后,达安基因终于发布公告澄清,表明公司的两种试剂盒目前仅供科研使用,在国内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使用量不大,截止2009年5月21日,一共才卖了74盒,总共才卖了20多万元,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没产品的大放烟雾弹,虚张声势博眼球,有产品的也会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大声吆喝,公告成了公司的广告栏:以天坛生物为例,在甲流爆发时期,天坛生物于2009年6月18日发布关于启动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工作的公告BLAST需要在大数据集中寻找紧密相关的序列,以便确定未知序列的身份。

序列的比对和组装不是一个易并行问题,而属于紧耦合问题(tightly coupled)。2013年,Fabian Sievers及其同事在Bioinformatic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现有的蛋白序列比对程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了,随着序列的增多,序列比对的精确性会逐渐降低。Illumina公司的BaseSpace为带宽问题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式。瓶颈在哪里由于因特网的带宽限制,将数据传入云端也许才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尤其是在数据集特别大的时候。

不过Stein认为,人们应当现在就认真考虑云计算在基因组测序领域的应用,因为计算机性能将无法跟上测序技术的进步。为此,Nathan Blow博士在Biotechniques上撰文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用户使用NextSeq系统时,可以选择让仪器在储存和分析数据的同时将数据传到BaseSpace,而不是等仪器运行完成之后再进行数据传输。这样的海量数据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还在数据储存、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相当大的计算机内存,而云计算可以为此提供重要的帮助。走向云端的高通量测序的瓶颈在哪里? 2014-08-11 17:05 · 李亦奇 随着测序通量持续攀升和测序成本直线下降,测序所产出的数据也出现了激增。

举例来说,序列BLAST分析属于易并行(embarrassingly parallel)的范畴。在云计算的世界里,平行化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别。2012年,Jan­Ming Ho及其同事在BMC Genomics杂志上描述了一个称为CloudBrush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够根据虚拟主机的集群数进行扩展。虽然数据传输速度自2010年以来有所提高,但也跟不上测序数据的猛增,数据传输仍旧是云用户面临的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来人们设计了一些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新序列组装工具。云中的数据分析除了数据储存上的优势,云计算还能通过并行化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序列分析能力。

然而云计算的推广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较高的成本就是其中之一。这无疑给开发者们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果这些序列是独立的,那么就可以在不同处理器上进行易并行分析。Stein 2010年的文章提到,以传输速率为5 – 10MB/s的网络连接为例,传100GB的二代测序数据集将需要一个星期。